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常健)5月4日,记者从山西省公安厅获悉,省“反欺诈中心”紧紧围绕“以快制快、合成作战、快速反应、精准打击”工作目标,形成了打击新型电信诈骗犯罪的战斗力。截止目前,“反欺诈中心”已协调全省公安机关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03起,查询涉案银行账户275个,查询涉案电话号码3674个,专项打击成效初显。对此,公安部专门发出通报,高度评价山西公安机关“快速接警止付机制”,在打击新型电信诈骗犯罪中的突出表现。 据了解,为高效打击日益猖獗的各类新型电信诈骗犯罪,强化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保护,3月下旬,山西省“反欺诈中心”正式组建成立并投入实战运行。新组建的省“反欺诈中心”,紧紧围绕“以快制快、合成作战、快速反应、精准打击”工作目标,紧紧依托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强力支持,密切联手银行、电信等部门,加强了对有关电信流、资金流的查询反馈,特别是对涉案账户的快速接警止付,形成了打击新型电信诈骗犯罪的战斗力。 4月以来,“反欺诈中心”先后协调长治市公安局开展侦控,成功抓获了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蒋某某,一举破获了“11˙25”电信诈骗案,同时带破了忻州、吕梁等地的9起同类案件,涉案金额达13余万元;通过成功接警止付,追回了临汾襄汾县受害人郭某被骗款1.8万元。追回繁峙、保德两起案件被骗资金9.6万元;通过接警查询,锁定并抓获了河南蔡县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破获了公安部督办的一起特大诈骗案。 据山西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由来自省级有关单位的专门人员联合值守,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随时监测犯罪分子新型电信诈骗的诡秘渠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快制快、快速反应、合成作战,“也就是在和诈骗分子抢时间”,力争以最快的速度,为被诈骗民众减少财产损失。 有关负责人还介绍,“反欺诈中心”,并不是直接受理群众报警的单位,其职能,主要是依托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及时为基层公安办案提供后台支持。接到群众报警后,只要经核实确定为是电信诈骗犯罪,基层办案单位,第一时间即将账户信息上报,省“反欺诈中心”就即对涉案账户进行即时核查、快速冻结或紧急止付。通过未来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今后的省“反欺诈中心”,必将成为一个集防范、止付、冻结、导侦于一体的高水平打击犯罪平台,必将助力公安机关更好地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中发挥尖端作用。 重要链接 链接一: 新型电信诈骗犯罪颠覆了传统犯罪的概念,犯罪分子借助电信网络等科技手段,打破时空界限,轻易实现跨地区、跨国、跨境的大范围大跨度犯罪。2016年3月3日,公安部正式设立“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该平台打通全国刑警队、派出所、银行信息。受害者拨打110报警之后,公安机关在实现简要案情和一级账户的姓名、账号、转账时间等信息录入验证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紧急止付。 链接二: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3年至今,全国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电信诈骗案件94起,百万元以上案件2085起。来自公安部刑侦局的统计显示,电信诈骗案件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犯罪分子在境外通过网络电话实施诈骗。此类案件约占全部电信诈骗案件的20%,但经济损失却占60%。另一类是犯罪分子在境内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实施诈骗。此类案件约占全部电信诈骗案件的80%,经济损失占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