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31岁的张少华(化名)仍沉浸在3个月前的那个难忘瞬间:8月10日,他从大同市南郊区公安分局户籍民警手里,第一次拿到了写有自己名字的户口簿,由此结束了长达31年的“隐形人”生活,并找到了人生第一份相对正式的工作;6岁的女儿在补录户口后,上学问题将随之解决,刚出生的小儿子,也不会一出生便陷入无户可上的窘境。
“如果不是遇到那么多好心的检察官和警察,现在的一切我根本不敢想像。”11月4日,记者采访张少华时,下了工的他刚回到住处,看着屋内嬉闹的妻儿,一丝幸福挂在这个命运多舛的男人脸上。
嫌疑人31年没有“身份”
“半年前在看守所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出去后怎么办?”张少华说,因为自己是“黑户”,不要说外出打工,就是在家门口谋口饭吃也成问题。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那天,一名即将临产的孕妇来到大同铁路看守所驻所检察室,要求探视在押的盗窃嫌疑人张少华。“我是他爱人,怀孕9个月了,马上要临产。”孕妇告诉驻所检察室主任郭树江,由于身边没人,手头无钱,如果张少华近期出不来,她打算将孩子生下后送人,免得跟着自己遭罪。
孕妇的话让郭树江大为震惊。根据张少华案情和归案后的表现,他基本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以回家照顾即将生产的妻子。郭树江宽慰并送走张少华的爱人后,立即和几位干警调阅张少华的卷宗,结果惊讶地发现,这个已经31岁的男子竟然是一个没有户籍的“黑人”。没有户籍,就意味着没有属地公安派出所和居民社区承担“取保候审”和“非监禁刑”的监管责任,也就无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对未来有些心灰意冷
原来,张少华出生不久,未办理婚姻登记的父母就分手了,他一直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没有父母结婚证明、社区证明、父母DNA鉴定等证明材料,张少华一直无法上户。奶奶去世后,孤身一人的他开始浪迹社会,但由于没有身份证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这个“隐形人”走上了犯罪道路。2008年2月16日,张少华伙同他人盗窃电脑和其他物品后逃匿。2013年3月,他被大同铁路公安处抓获并刑拘,随后被大同铁路检察院批准逮捕。“我就是出去也很难找到工作养活家人,马上出生的孩子也还是‘黑户’。”看守所里,张少华告诉检察官,在他成年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因为没有“身份”,“找不到工作,没法申请低保,没法办理医保,领不到结婚证,孩子上不了户,上不了学,我这往后的日子还是没法过!”
看着张少华有些心灰意冷,郭树江苦口婆心地做起了思想工作,并承诺“上户的事,我们给你想办法。”
检察院公安局接力特办
很快,郭树江将这起特殊的案件向大同铁路检察院检察长南世勤作了汇报。为了挽救一个可能破碎的家庭,南世勤专程来到大同市公安局说明具体情况。公安局局长王武道了解张少华的遭遇后,当即批示其暂居地所在的大同市南郊区公安分局,根据相关条例规定予以办理。6月28日,张少华按法律程序顺利取保候审。“你先回家照顾爱人和孩子,上户的事,我们再想办法帮你。”在热心检察官的帮助下,张少华在孩子出生的第一时间回到家中。7月15日,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此案,以犯盗窃罪判处张少华拘役4个月,因此前他已被大同铁路公安处刑事拘留,至此时已满4个月,不必再入狱服刑。
8月8日,惦记张少华上户一事的大同市公安局局长王武道打电话给南郊区公安分局局长赵武官指示:“特事特办,立即落实。”接到电话后,赵武官马上召开专题会,指出为张少华办理户口,目的在于挽救他,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避免再次走上犯罪道路。会议安排分局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赵敏全面负责此事,为张少华尽快解决户籍问题。
经过联系相关单位,多方走访,深入调查,8月9日晚8时,赵敏赶到张少华家中,连夜为他拍照、录指纹、制作身份证,随后,将张少华梦寐以求的户口簿交到了他手中。
有了收入也守住了幸福
“孩子已经过了百天,母子健康平安。”11月4日,在家中忙前忙后的张少华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大同铁路检察院和大同市公安局的帮助,恐怕我早已无家可归,以后的路也不敢想像。”张少华说,有了身份证明后,他找到了人生第一份相对正式的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也守住了眼前的幸福。
本报记者 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