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级法院日前发布消息称,该院已经受理了“亿万富婆”李宝华特大集资诈骗案,很快将开庭审理。该案涉案金额高达近30亿元,为福建省有史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集资案。
案发前,李宝华对外称资产达几十亿元,还投资设立了一家“富婆会所”,需有5000万元的资产证明才能入会,入会费30万元。
据检察机关指控,李宝华自2007年4月起通过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以投资、合作、资金周转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与李宝华一同被起诉的还有凌如发,凌的另外一个假身份是“李嘉诚私生子”。公诉机关认为,凌如发为获取非法报酬,配合李宝华向集资对象作虚假说明,为李非法集资提供帮助,也涉嫌集资诈骗罪。
A 一度被冠以“商界女强人”
案发前,李宝华一直以“商界女强人”形象出现,对外号称资产达几十亿元。但案发后,检察机关发现,多数资金已经被她挥霍。
李宝华幼年家境贫困,后来出外打工。2006年,她突然衣锦还乡,开办了明大集团。明大集团在当年,可谓是“风光无限”,投资了多个行业,包括房地产、休闲娱乐产业、仓储物流业、汽车租赁、花艺设计、餐饮等行,还相继成立丁俊晖台球俱乐部、水晶之约KTV、有着“富婆会所”之称的厦门馨名媛女子私人会所,自称资产达几十亿元。
身兼明大集团总裁的李宝华,还曾一度被冠以“女强人”“传奇人物”“成功人士”。
2011年,李宝华经营的“水晶之约”突然倒闭,“富婆会所”也遭债主打砸。这一年,种种迹象表明李宝华已经撑不住了,而李宝华也已经人间蒸发。
大批债主向李宝华追讨债务,终让她的巨额非法集资事件曝光。2011年12月,福建泉州警方以李宝华涉嫌诈骗正式立案,并对其进行上网追逃。
2012年7月5日,李宝华在上海被泉州警方抓获。一位警方人士介绍,当时李宝华身上藏有3张不同的身份证。
李宝华被抓后,厦门、泉州等地的债主纷纷赶来。其中,很多人之前跟李宝华关系密切,有李宝华的干妈、干妹妹、好姐妹等,都在被骗行列,且数额巨大。
据检察机关指控,李宝华自2007年4月起通过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以投资、合作、资金周转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活动。2008年至2011年间,李宝华以支付月息2%-24%的代价,向李某、连某等十余人非法集资共计15.76亿元,归还本息合计18.75亿元;向被害人张某、杨某等30余人非法集资共计13.3亿元,归还约9.7亿元,余款约3.6亿元未能归还。
此次和李宝华一同被起诉的还有同伙凌如发,凌还有另外一个假身份——“香港富豪李嘉诚的私生子”。
此案中,凌如发是李宝华的主要“帮手”。据报道,李宝华在香港买房时,认识了凌如发。之后,李便让其假扮香港富豪李嘉诚的私生子。
债主们介绍,2007年起,李宝华叫人假扮香港富豪李嘉诚的私生子到厦门行骗,名叫“林晓东”。对于“李嘉诚私生子”这一说法,不少人都信了。于是,在这名“富豪私生子”的担保下,李宝华借钱更容易了。
公诉机关认为,凌如发为获取非法报酬,配合李宝华向集资对象作虚假说明,为李非法集资提供帮助,也涉嫌集资诈骗罪。经查,凌如发在明知李宝华未能按期归还集资款项且其自身不具担保能力的情况下,为李向他人集资提供担保,担保的集资金额高达6.74亿元,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1.63亿元。
B 曾因诈骗被劳教两年
据了解,李宝华是福建集美后溪英村人,本是一名普通的“村姑”。记者兵分多路,走访了李宝华的老家集美英村,现场了解她曾投资经营的“丁俊晖台球俱乐部”“水晶之约KTV”等项目现状,采访了曾接触过她的商业人士。
资料显示,1976年9月28日,李宝华出生在集美区后溪镇英村英埭头社。13日下午,记者来到这个村庄采访,一提到“李宝华”的名字,大部分村民都表示知道这么个人。
此前,村民老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是看着李宝华长大的,“她爸爸以前是做豆腐的,她帮忙打理,当时家里很穷,在她十四五岁时,还没有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了”。老李称,李宝华“性格好胜”,口才好,而且很有礼貌,讲话也很甜,交际能力好。
此外,老李还透露,李宝华有两段婚史。第一任丈夫是个踩三轮车的,30多岁的安溪人,两人在厦门打工相识,李宝华为其生下一子。但是,不久后两人便离婚,儿子由李宝华抚养。后来,她找到第二任丈夫余某明,余某明原籍四川南充。不过,这段关于李宝华婚史的描述,还未得到进一步证实。
1999年,李宝华因为诈骗,在广东被司法机关劳动教养两年。在2005年之前,她还只是一名四处奔波的普通人。但在这之后,她一夜暴富,成为拥有加长悍马、游艇、会所等的“富婆”。
一个因为诈骗被劳教出来没多久的“村姑”,如何赚取了第一桶金?又如何进入厦门商界,迅速打造她的商业“帝国”?此前媒体的报道,多用“突然”一词来概括。13日下午,记者询问还在集美英村村口经营食杂店的李宝华父母时,对方对此一直保持缄默。
C 生活奢靡 燕窝当水喝
“她的交际能力非常强,很能讲,还认了干妈,有几个姐妹帮。”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潘晓东对李宝华印象深刻。花了大量时间梳理她的社会关系后,潘晓东发现,实际上李宝华并没有多少本钱,而是半路遇到了“贵人”,认识几位有钱的主儿,愿意将钱借给她,于是她开始了“借钱生钱”的路子。
潘晓东介绍,2006年前后,四处摸爬滚打的李宝华,在厦门遇到了一位“贵人”,还认了对方做干妈。这位在放贷行业颇有人脉的干妈对李宝华非常好,不仅借钱给她起家,而且介绍同道姐妹给她认识,替她担保,帮她筹钱。“搞水晶之约KTV,应该算是她真正开始被人称作富婆的时候。”潘晓东说。
2008年,李宝华在她的干妈和几位好姐妹的鼎力支持下,通过支付利息的方式,借到不少资金,不过,她自己投入当中的钱并不多。有钱之后,负责运作的李宝华,开始重金打造这个KTV,不仅在店门口摆放了一部价值数百万元的加长悍马,而且还请来明星捧场,让人们开始对这位富婆另眼相看,“悍马车其实就是她打造自己、进行营销的一种噱头,顾客如果交了几万元成为贵宾,就可以免费体验一天的悍马车”。
成为“富婆”之后,李宝华的生活奢靡。事实上,李宝华非法集资来的钱,仅小部分用于企业经营活动,大量资金用于购买住宅、豪华汽车、游艇、珠宝首饰、家庭支出等用途。
据媒体披露,李宝华买了几百箱燕窝放在会所里,供自己和家人当水喝;打一套美体针价值超过60万元;9万元一针的美容针,一打就是17针;LV、爱马仕这样的名包,一买就是几箱,还有游艇和20多部私家车……
四川媒体还披露,南充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提审李宝华时,她说:“我这辈子太划算了,别人没吃过的、没用过的,我基本上都享受了,就是死了也划算。”
D 买珠宝充富婆疯狂向债主借钱
为了厘清李宝华的案情,潘晓东接触了很多李宝华的债主,从这些债主的描述当中,一位很有心计、善于包装自己的李宝华逐渐显现出来。
“她买了很多珠宝,放在富婆会所里面,让人感觉她很有实力。”潘晓东说,这些珠宝大部分是她从中山路的一家玉石店购买,有的进价不是很高,她就把价格标高,摆在会所里展示出售,“有时候,她和债主去香港购物,买单的时候就说忘了带卡,甚至要债主帮她刷卡,一刷就是几十万元”。
案发后,潘晓东和同事进行统计发现,李宝华确实购买了不少珠宝首饰、名牌包包、高档化妆品,而这一些除了是奢华享受,更重要的是要将她自己打造成富婆。民警分析发现,李宝华开了KTV、富婆会所、台球俱乐部等等,并不完全是想靠这个赚钱,而是将它们作为一个平台,认识更有钱的人,向他们借更多的钱来周转。
“利息都挺高的,李宝华借钱很有手段,刚开始肯定会准时还利息,后面越借越多,多到上千万的时候,她就开始拖欠利息,甚至连本金都不还了。”潘晓东说,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李宝华开始疯狂借钱,她在四川南充、厦门前埔陆续买了地,并没有进行开发,而是以开发为由继续借钱,然后又把南充的钱抽出来,把前埔的地抵给债主。就这样,到了2010年春节前后,李宝华已经深陷高利贷漩涡,支付不了高额利息,资金周转不过来,只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
E 四处潜逃躲债多次遭遇绑架
2010年底,仅仅风光了一年多的李宝华,资金漏洞越来越难填补。因此,她将一些债务转嫁到KTV上,此事被她的一位合作伙伴识破后,对方开始闹了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潘晓东说,在潜逃躲债之前,李宝华正在积极办理投资移民新加坡,取得了新加坡身份证,但是还未入籍。骗局被债主戳穿之后,她开始了差不多一年的潜逃躲债生活,跑到沈阳、南充、新加坡、上海等地。不过,李宝华的行踪并没有逃过债主的追踪。“2012年5月,李宝华和家人跑到新加坡,住了两个月,但是她女儿在这期间被人绑架到马来西亚。”潘晓东说,此事对李宝华打击很大,陷入困境之中的她和家人多次被人绑架。
2012年初,厦门警方陆续接到受害者反映情况。此时,李宝华还在做最后挣扎,同意在原来债务基础上打三折偿还,并且要求债主不要报案。不过,债主们并没有等来李宝华还钱,于是正式向警方报案。
最终,李宝华涉嫌30亿元的特大非法集资案,进入司法程序。
综合《海峡导报》《海西晨报》《南方都市报》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