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钱趴在活期里一百万元,那么您一年的收益将是3500元,如果您懂得稍微转换成铁成理财的方式,年收益18%,月息一分五,利息按月支付,保本保息,每月1.5万元的利息,一年就能拿到18万元。”这是山西铁成担保有限公司的宣传广告之一,正是这条广告吸引了市民石先生。 跟石先生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手里有些存款,嫌银行利息太低,此时担保公司提供的这种新型“担保理财”方式,吸引着像石先生这样的“理财盲人”。 4月25日上午10时许,市民石先生致电本报称,自己在山西铁成担保公司办理15万元存款,约定年收益为18%,这就意味着一年能拿2.7万元利息。事后,有人警告他担心非法集资,不但赚不到利息原有存款也泡汤。该市民希望通过本报解答自己买该理财产品是否有风险? 记者调查 用高利息无风险做诱饵担保公司吸纳存款是真 “在咱们公司存款是不是比银行利息要高?”4月27日,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了石先生存款的山西铁成担保公司。听闻记者要存款,该公司客服用熟练的业务知识告诉记者,月息1分5,如果存款10万元,一年能拿1.8万元利息。随后,客服推荐记者办理业务可以找客户经理郭俊伟。 为何利息高于银行?客户经理郭俊伟解释,虽然利息高,但是没有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是符合规定的行为。而比银行利息要高,只是因为有借款人给担保服务费。 据郭经理介绍,存款是铁成担保公司的理财业务。存款人、担保公司、借款人,三方来担保公司当面签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借款人可以借款,存款人可以获得高额利息。例如石先生办理的理财业务,每月利息会按期直接打到石先生的账户上,第12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即到期前一周,担保公司就会联系石先生,问他是取走15万元本金还是要续签合同,如果石先生要求取走,就会在到期前将15万元本金打到石先生账户上。“没有任何风险。”记者问郭经理购买该理财产品是否有风险时,郭经理非常肯定地答道。其理由是,银行贷款手续麻烦、放款慢,而一些企业为了不错过最佳投资时机,选择了向金融服务中介结构进行借贷,比如找他们这样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而担保的条件就是要求借款人或借款企业提供贷款数额两倍的物产,比如房子,因此,即使到时借款人所投资的生意失败,担保公司也可以用担保物为存款人提供其原有的存款。 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属于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是不可以做替借款人担保的,只能做一些类似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业内声音 担保公司理财产品实为“违规揽资” 据了解,目前在山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投资担保”类公司多达4000多家,其中融资性担保公司仅有211家,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近700家,其他各类投资公司3000多家。市面上有很多担保公司虽有正规的营业执照,他们甚至提供营业执照的编号来博取市民的信任,但从事投资理财类业务,并无资质和证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这些担保公司从事的业务与民间借贷相似,用比银行高的利息将钱从个人手中揽上来,再以更高的利息把这些钱放出去,明显属于违规超范围经营。“高收益的投资不可能没有风险,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业内人士郭晓东建议市民,如果没有投资理财经验,建议选择银行。即使选择担保公司投资,也要选择具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省金融办 将集中整治非融资性担保公司 4月28日,山西省金融办对外发布消息,即日起到今年8月底以前,省金融办联合山西省发改委、经信委、公安厅、财政厅、商务厅、工商局、法制办、人民银行太原中心分行、山西省银监局等10个部门集中对全省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全盘清理,意在查处和取缔违法行为,规范和整治担保公司经营业务。 本次将集中清理规范范围为全省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法人及自然人提供担保业务,未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重点是对以“担保”名义进行宣传但不经营担保业务的公司。 对于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或违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将依法查处和取缔。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要按实际从事的主营业务对公司名称予以规范,表明其行业或经营特点;专门经营工程履约担保、投标担保业务的,应在公司名称中表明“非融资性担保”“工程担保”或主要经营的非融资性担保业务种类。 省金融办提醒市民应树立合理投资理念,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远离非法集资、非法吸存、高利放贷等行为。一旦发现社会上的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公安部门及有关部门进行举报,防止上当受骗。 相关 担保公司有融资性担保、非融资性担保两种。通俗地讲,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持牌机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是非持牌机构。在业务上,融资性担保业务为特许经营业务,主要是与银行合作,替借款人担保,他们有银行授信额度。非融资性担保机构主要做一些类似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前者可以兼营后者的业务,而后者不能经营前者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