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鑫钢铁行政楼与主厂区一路之隔,李海仓的铜像就竖立在一楼大厅里,在厂 区里,他当年喊出的“拼搏创新、挑战极限、超越财富、争雄世界”的口号仍清晰 可见。
没人会想到,在李海仓离世十年后,海鑫钢铁非但没有在世界上谋得一席之地 ,反而陷入大厦将倾的危局。“海鑫每年的产值一般在110亿到120亿元,好的时候 每个月产值有十几个亿,现在行业不好,它的产值降幅也比较大,去年降幅接近45% 。”闻喜县统计局工作人员说。 董事长李兆会频频在资本市场施展拳脚,但对钢铁主业并没表现出太多兴趣。 这期间,李氏家族多位骨干或出走或被边缘化,大多已游离在海鑫钢铁体系之外, 让本就缺乏精细管理的海鑫钢铁元气大伤。 家族分化 1987年,现任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之父李海仓创立海鑫,他从炼焦起步将这 家民企一步步做大。在“李海仓时代”的老员工眼里,李海仓生前,海鑫钢厂的产 量在国内民营钢企中排名前列,那时候也是厂子最鼎盛的时期,现在员工起码比当 时少了三分之一。
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
彼时,李海仓被枪杀身亡,经其父李春元拍板决定,20岁出头的李兆会接任董 事长一职。当时,李海仓的创业搭档辛存海(时任副董事长)、李兆会的五叔李天 虎(时任总经理)以及同样有海归背景的六叔李文杰,这些人均可“辅佐”李兆会 ,延续李海仓的钢铁基业。
“李天虎是做实业的,很踏实也很有才干,曾被认为是海鑫最合适的接班人。 ”一位与李天虎有过接触的当地官员如是称。
但好景不长。据外界报道,因发生矛盾,李兆会的这些父辈们其后逐一淡出, 他们或出走他处或被边缘化。 其中,被外界认为最有经营才能的李天虎,当时从海鑫带走海天水泥,一步步 做大并最终入股冀东水泥(行情,问诊)。此外,他还在运城经营房产,而与李兆会走 得比较近的李文杰也在几年前离开海鑫钢铁,另谋出路。此外,李海仓时代的陈金 发,目前虽然为海鑫钢铁的常务副总兼党委书记,但实际已退居二线。 本报记者在运城调查期间,还曾前往李春元在河头村的住处,这座仿古建筑的 门口已经安了摄像头,除了两尊石狮子镇守,两扇朱漆大门一直紧闭。当地人称, 平时很少见到李春元本人,过年的时候他可能会回来住两天。
而海鑫的少帅李兆会,似乎对钢铁生意并不感兴趣,很多资金也是抽出来投入 到了金融等领域。这些年,他更多时间在北京、上海等地,与闻喜当地的政商鲜有 来往。 目前,李兆会将海鑫钢铁实际交由妹妹李兆霞打理。“我们尊称她为‘霞总’ ,现在是海鑫的执行CEO,每个月都会定期过来给我们开会,像指标分析会什么的。 ”海鑫能源管控中心人士说。 海鑫钢铁新帝国崩塌||###||###||### 新帝国崩塌 2008年以前,正是国内钢厂大干快上的时期,很多企业借机更换设备扩充产能 ,但李兆会治下的海鑫钢铁,并没有这么做。直到现在,海鑫钢铁的高炉仍为6座, 产能也与李海仓时代相当。 “海鑫现在的环保手续是齐全的,但这两年环保设施上不全,像烧结脱硫这些 后期需要集中改造的东西,现在有些动工了有些还没动工。”闻喜县环保局人士介 绍。
作为闻喜县唯一一家钢铁企业,生意红火的时候,海鑫钢铁对当地的财政贡献 超过一半以上。“前几年,闻喜县的三顿饭,有两顿都是海鑫供的,而且是午饭和 晚饭。”闻喜县经贸局一位负责人说。 这种好日子没能维持太久。李兆会对钢铁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以及家族内部不 断分化,为海鑫钢铁其后的衰落埋下伏笔。 在海鑫钢铁一位中层眼里,李兆会这些年的确不把钢铁当主业,90%的精力都投 放在了外面,“比如环保节能减排投资1000万,三个月就能收回来,他连1000万都 不投”。 与此相比,李兆会本人在资本市场“玩”得风生水起:2004年,海鑫拿出6亿元 成为民生银行(行情,问诊)的前十大股东之一,又在民生人寿、兴业证券(行情,问诊 )、山西证券(行情,问诊)继续扩展金融版图,海鑫还多次买进过中国铝业(行情,问 诊)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 此外,李兆会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建立和嘉投资、惠宇投资及上海海博鑫惠国 际贸易公司,这三家公司很长时间为海鑫钢铁的主要投资平台。其中,李兆霞长期 在上海,为上海海博的大股东。 历经多年打拼,三十出头的李兆会把海鑫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多元化帝国。目前 旗下包括5大板块,为儿童事业部、资金管理部、钢铁事业部等,其中,像世界儿童 体验中心已在全国建了7家,他甚至召集海鑫厂级干部的家属带儿子,亲自去体验过。 如今,海鑫钢铁的债务风波,让李兆会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这一次,他有点 坐不住了。“目前市场面临着的环境,不是他心中想的,他也借这个机会捋顺下。 ”能源管控中心一位中层说。
在海鑫多位内部人士看来,现在没有哪家企业要把钢铁作为主业,海鑫现在只 要不亏太多就行,“主产业亏少一些就行,只要钢铁效益好,几个月就能卖出亏损 好几年的钱”。 河北民企欲抄底海鑫钢铁 工行已经上门讨债||第一财经日报||张国栋||### 河北民企欲抄底海鑫钢铁 工商银行已经上门讨债 3月21日,闻喜县火车站。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出来后,贸易商陈元(化名)没 作过多停留,就钻进了路边的一辆出租车,直奔东镇。 此次出差,陈元想弄明白一件事: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鑫钢铁” )到底怎么了?近来,位于闻喜县东镇的海鑫钢铁被曝陷入30亿元债务危机,其将 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这让与之有业务往来的陈元及其所在企业感到了恐慌。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上周末实地调查发现,海鑫钢铁现有的6座高炉均已停产 ,资金链上出了问题,工商银行甚至已经上门讨债,此外还有数额不明的民间借贷 。 记者在当地采访了解到,闻喜县经信局、政府办、公安局等部门已经进驻企业 ,运城市政府也已派人前往山西省政府拿意见。在政府筹谋救援的同时,河北敬业 集团和德龙控股有限公司等也在谋划“抢食”海鑫钢铁。 海鑫钢铁“断粮”停产||###||###||### “断粮”停产 3月22日上午,在躲过门口数名保安的排查后,本报记者从海鑫钢铁二号门进入 厂区。此时,整个厂区已经没有了机器的轰鸣声,沿路除了破旧的厂房和沾满灰尘 的设备外,少有人出现。 一名炼铁厂的员工告诉记者,海鑫钢铁现有的6座高炉均已焖炉停产。“之前停 了5座,最后1座高炉(5号高炉)两三天前也停掉了。” 本报记者赶到老区原料厂时,以往矿石如山般的堆放区内已经空空如也。“3月 11日那时候厂里还有点原料,现在除了一点高炉返回来的矿石,没有原料了。”海 鑫钢铁原料调度室的一名员工称,海鑫钢铁一个星期前就没怎么进过原料。 实际上,海鑫钢铁的原料供应短缺年初就已开始显现。 闻喜县经贸局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海鑫钢铁去年曾完成6亿美元的进口(主 要是铁矿石原料),但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口数据为零。“原本说今年3月份会进入正 常阶段,现在还没看到什么变化。”
没有原料意味着只能停产。海鑫钢铁在消化完仅存的一些库存后,其最后一座 高炉也被迫焖炉停产。不过,多名员工向记者证实,海鑫钢铁虽已停产,但工人们 并没有放假,目前没有接到任何削减人员的消息。“现在是原地待命,还是正常上 班,搞搞厂区卫生什么的。” 这一景象,似乎与海鑫钢铁一贯的光鲜不符。上述原料调度室员工回忆称,往 常各个生产部门24小时都会有人,“整个厂区的机器都会开着,全是杂音,吵得根 本听不见人说话”。 海鑫钢铁能源管控中心的一名负责人亦对记者称,海鑫钢铁的铁矿石主要来自 澳大利亚,一般由青岛港直接运至厂区,在最红火的时候,当时仅拉铁矿石的车皮 每天就达36列。
这家年产600万吨的钢企由李海仓一手创立,2003年其被枪杀身亡后,20岁出头 的儿子李兆会接任董事长一职。10年下来,海鑫钢铁仍然是山西最大的民营钢企, 它的存在,不仅带富了周边村庄,也惠及整个闻喜县乃至运城市。 但父子二人的不同在于,李海仓是热衷钢铁业的实业家,“富二代”李兆会更 像是一名投资家。由于李兆会长期忽视钢铁主业,加上行业形势急转直下,海鑫钢 铁近几年来饱受冲击。
“海鑫的高炉停了以后,市里的领导和我们都很着急。”上述闻喜县经贸局负 责人说,海鑫钢铁有近万工人,一旦破产,整个县域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海鑫钢铁债务迷局||###||###||### 债务迷局 海鑫钢铁的停产,与其资金链问题有关。 就在本月,当地一家国有银行的行长就曾亲自带人找到海鑫钢铁,理由是海鑫 钢铁的一笔银行贷款出现逾期,没有及时还上。 目前,类似海鑫钢铁等钢企一般会与钢贸商签订月度协议,并从后者手里提前 收取资金,如果钢贸商不能及时向钢厂交款,一些现金流较差的钢厂将面临没钱还 银行的尴尬。 3月22日,前述能源管控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述讨债的银行正是工商银行 ,网上说的30亿元贷款也均来自工商银行。但这一数额并未获得更多证实。 闻喜银监办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闻喜县当地有七八家银行机构,海鑫钢 铁主要跟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行情,问诊)两家存在借贷关系。“海鑫主要在资金流 动性上出了问题,有一家银行把这个贷款抽了,抽了以后,没有及时解决贷款,它 的资金无法周转”。 这名银监办负责人称,上述讨债银行可能是市级、省级银行,因为中国人民银 行运城中心支行的贷款统计报告显示,海鑫钢铁的贷款数额庞大。此外,海鑫钢铁 的贷款也从上海等外地银行进行,并不排除它在其他地区存在民间借贷等行为。 根据民生银行的公告,海鑫钢铁在该行的授信敞口19.5亿元,全部属于抵押担 保贷款。 不过,作为当地少有的熟悉银行借贷情况的部门,上述银监办负责人始终闪烁 其词,并未向记者透露海鑫钢铁的实际债务。他仅表示,本地贷款已经还了一部分 ,不会对海鑫钢铁造成致命性伤害。 外界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 在太原同期举行的一次冶金行业会议上,“海鑫钢铁事件”作为近期的焦点贯 穿始末。国内多名钢厂高层断言,海鑫钢铁现在爆出的债务缺口只是银行层面,其 民间融资数额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由于已经深陷资金链断裂,如果政府不出面“托 盘”,不排除倒闭的可能性。 海鑫钢铁的债务缺口究竟有多大?本报记者数日辗转太原、运城,但当地政府 部门、银行系统以及相关企业均未给出答案。 地方欲重组海鑫破局?||###||###||### 重组破局? 据当地统计局工作人员介绍,闻喜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约有32家,在钢铁行 业好的时候,海鑫钢铁的高炉全部开起来,产值能占到全县的80%以上,即便现在不 景气,它的产值也能占到40%~50%。 海鑫钢铁打个喷嚏,整个闻喜县都要感冒。 本报记者当地采访获悉,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当地经信局、政府办、公安局等 部门,已经进驻企业,每天有专人轮流在海鑫钢铁值班。“闻喜县政府高层也在考 虑怎么合作重组,但现在还没有到资产整合、核算的阶段”。 在更高层面,拯救海鑫钢铁的行动也已开始。3月21日,运城市政府方面已派人 去了山西省政府,专门商量拿意见。“县里也没那么大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本地银 行又没有多少,海鑫大部分是外地的银行”。 与此同时,海鑫钢铁也引来不少同行的“抢食”。 3月21日,本报记者到达海鑫钢铁厂区当天,河北敬业集团总经理李慧明就带人 专门来到海鑫钢铁,希望寻求合作。 河北敬业集团位于石家庄,产能规模在1000万吨,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兼营 化工、酒店、房地产、贸易的大型集团企业。其有意要在规模上做文章,但目前受 限于河北省压缩产能的束缚,跨区域重组成为选择之一。 “我们感觉海鑫的区位优势比较好,建材市场也比较广阔,看看有没有合作机 会,我们重组、托管、注资,帮它还债都可以。”李慧明告诉记者,海鑫钢铁的问 题主要是流动资金匮乏,如果注入资金,肯定很快能起死回生。 同样对海鑫钢铁感兴趣的还有德龙控股。 前述海鑫钢铁能源管控中心负责人表示,德龙控股已经在海鑫钢铁的现场进行 了考察。 “海鑫停产可能是它生存的一个机会,如果有人出头重组的话,那是更好,对 海鑫是个发展,对闻喜来说也是。”前述闻喜县经贸局人士说,海鑫钢铁继续糊里 糊涂生产下去,纳税也不多,还不如被重组。 此前,太钢、首钢曾一度与海鑫钢铁眉目传情,因为价格没有谈拢,最终没了 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