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官微粉丝团见识省内唯一中央厨房的独特企业文化 本报6月25日讯(记者 郭燕杰)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即将在太原举行。本报自6月17日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报道这场提升文化晋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盛会,官方微博线下活动同时给力进行中。经山西省商务厅、晋中市商务局推荐,本报官微30名铁杆粉丝组成“山西晚报粉丝团”,于6月23日下午前往晋中榆次,参观华北规模最大、山西唯一的中央厨房——田森集团中央厨房。
当日下午3时许,山西晚报粉丝团一行到达晋中市工业园区。占地1万平方米的田森中央厨房厂区内分外宁静,洁白的墙壁洁净异常。“田以济世,森以养民,唯诚唯信,竞显田森”,巨幅标语宣示着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作为晋中最大的零售企业,田森集团推出“从种子到筷子”的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模式。现在,田森集团提出要做全省安全食品的领跑者。
在中央厨房大门入口,粉丝一行换上无菌衣,戴上头套、口罩、鞋套,经过一道“强风”关口,得以进入中央厨房加工车间。“这里平常谢绝参观,更不允许拍照,这些禁令特意向晚报粉丝解禁。”田森集团陈记莲总经理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后,大家格外兴奋,立即举起手机狂拍起来。
中央厨房占地1万平方米,有蔬菜、水果、大学食堂配餐、主食、烘焙、豆制品、熟食、半成品加工8个生产区。在果蔬区,粉丝们惊讶于每道菜品3-5次的清洗程序;在烘焙区,大家享受着甜丝丝的香气;在主食与熟食区,大家对无菌包装最感兴趣,不停地拍照,不停地发微博。
陈记莲介绍,田森中央厨房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原产地采购、检测入库、恒温生产加工、低温储存、冷链配送各个环节,确保食品生鲜生产加工过程的新鲜度,保证了从中央厨房生产的食品安全与卫生。
近一个小时的参观结束后,田森集团董事长杜寅午迎接山西晚报粉丝团进入会议室。“做良心企业,做放心食品!我们投资5000万元建成华北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央厨房,就是为了能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杜寅午希望晚报粉丝们将田森的近期目标更大范围地进行发布:“作为新晋商的代表,我们将秉承晋商精神,始终做全省安全食品领跑者,为全省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目前中央厨房已经与长治市政府签约,并且正在与忻州市政府达成协议,田森中央厨房项目将在长治与忻州开花结果。
观看了田森集团在文化产业、房地产开发、健康产业等项目的VCR,粉丝们不禁感叹,田森不仅主业做得有高度,跨界竞争同样风生水起。
“民以食为天,通过参观田森集团在中央厨房方面的成就,我们已了然于胸。”网友@鸢尾鸢尾花在座谈会上发出感慨:衷心希望田森集团把良心餐做大做强!让消费者在太原、在全省各地都能吃上“田森制造”。
■特写
晋中百姓餐桌的“特供”基地
“出发喽!”23日下午1点,本报官微30名铁杆粉丝顶着烈日准时集合,向晋中进发。此次参观田森集团中央厨房,是本报“2013山西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线下活动之一。6月21日22:00,本报官方微博于“微博黄金晚十点”开始征集粉丝,截止到6月24日上午10时,共有300多名粉丝私信报名参加。网友@半夏报名时特别强调:“我们学校的食堂就是田森集团承包的,很想去中央厨房参观!”
微编根据粉丝们的职业、年龄等,精选出30名铁杆粉丝。他们中有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大学老师、学生、网店老板等,最小的9岁,最大的63岁。“媒体不断爆出问题食品,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能亲历中央厨房参观,期待能看到真正的放心食品!”参加此次活动的粉丝@守望幸福286934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下午3时许,粉丝一行到达位于晋中开发区的田森集团。“请大家穿好无菌衣,戴好口罩,头发全部塞进头套里!”“脚使劲踩鞋套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粉丝们个个“全副武装”,白大褂外加头套、口罩,穿过“强风”通道进入中央厨房。
从原料存储区到西式面包、中式面点加工区,从到大学食堂配餐间,再到发货分拣暂存区,粉丝们的相机、手机忙个不停。
在花卷生产线,机器与人工正在完美合作,生产花卷不仅速度快,外观还十分漂亮。机器和面、擀面,加工为尺把宽的整张面片,人工刷食用油,再由机器将整张面片推挤成一条条长长的剂子,经机械切割后整齐划一,分量均等,四五位工人守在机器边上,将一个个剂子捏卷为成品。盛放花卷的大笼屉上,铺着层干净的一次性油纸,每屉摆放50个花卷,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粉丝们一边狂拍,一边感叹“真干净啊,看着就想吃!”
主食区干净,熟肉区才是真正的无菌区!为了保证无菌,每个大房间里的工作人员只有两名。
行走在1万平方米的生产区,粉丝们一一参观了8大类生产区域后,网友@功夫PANDA当即赞叹:“整个车间没有一个卫生死角,太令人惊喜了!要是在太原也能买到如此干净、新鲜的放心食品就更好了!”网友@江河湖海VV感慨地说:“我们看到了一个良心企业做出的放心食品,值得推崇!我的中国梦就是——衣食住行有安全感!希望田森能引领舌尖上的安全,做好安全食品的领跑者。”
田森为什么要上马中央厨房?杜寅午董事长介绍说,这个决定起源于上海超市出售的“染色馒头”。“我们已经将田森超市里所有的联营个体户请出,将中央厨房食品、半成品一统天下,为的就是让晋中消费者吃到最放心的食品。”杜寅午自豪地宣布:“随着北部新城大学城的建设,田森制定了围绕大学城食堂的发展计划,为大学城学子提供健康、营养、放心食品,并力争实现中厨产品全覆盖,在全省11个地级市建设中央厨房,让田森中央厨房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网友@金牛LY是晚报的铁杆粉丝,他是榆次人,田森超市就在他家旁边。他首先感谢田森为晋中百姓提供了这份安全的“特供”食品,“要不是时间有限,真想到田森中央厨房的种子源头基地看看。希望田森集团继续做大做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吃到咱们山西出品的‘田森特供’。”
本报记者 郭燕杰
■花絮
粉丝们顶着烈日准时集合
23日午后烈日炎炎,28位受邀的粉丝准时到达报社,其余两名与记者约定在沿途等候。他们大多是晚报官方微博的超级粉丝。
“不夸张地说,我应该是晚报的铁粉了,只要是咱们晚报官方微博组织的活动,没有特殊情况我是一定要来参加的。”“别看我50多岁了,抱着微博不撒手,孩子们都说我时尚!”@涓涓细流、@江河湖海VV、@鸢尾鸢尾花、@守望幸福……这些晚报的老读者兼铁杆粉丝,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只要是本报官方微博的活动,他们一定会参加。
土豆变成“丝”总共得洗五次
什么是“从种子到筷子”的安全,这是粉丝们最想了解的问题。当大家进入田森集团中央厨房时,看到土豆变成土豆丝,需要经过五道工序来完成,便瞬间明白了。
这里的土豆,是田森集团自己种植的,从源头保证了种子的无污染,生长过程的无公害。进入生产流程的土豆已经过一次“选拔”,进入去皮设备自动清洗去皮。那台像大缸一样的机器里有一个类似马槽的装置,土豆在这里上下翻滚,上面还有“淋浴”不停地喷出清水。经过近10分钟的清洗去皮后,一个个散发着光泽的土豆被送到精选台。8位工人挨个去除上面的斑点、胚牙及伤痕,这时的土豆排队依次跳入第二道清洗槽。接下来被机器切丝,再清洗两次,浸泡一次,经过沥水机,成堆的土豆丝方才“闪亮”登场。
职业驾驶人兼职导航员
“太原正修路,车多路堵,按照我设计的出行方案,下午3点准时到榆次。”大巴司机高师傅是一位有着30多年驾龄的老公交司机,去年退休后,和朋友合伙承包大巴,干起了老本行。返程路上,粉丝们想就近下车,却不知如何换乘公交。高师傅当即给大家支招,“这可能是职业病吧,只要大家开心了,我就满足了!”
本报记者 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