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化工区腹地 位置偏僻作掩护 专家呼吁:太原市地下埋藏区亟待立法保护 中国网 山西(微博) 综合编辑 4月28日,本报记者接到太化集团焦化厂一位读者打来的电话,称他们所在的厂发现一块北齐年代的墓碑和一座被人盗挖过的墓葬,希望能过去看一看。接到电话后,记者随即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该所所长周富年立即召集研究员常一民等人与记者一同赶赴现场。 墓室已遭严重破坏 在太原化肥厂2号门,经过严格的登记后,我们的车辆才被准许进入厂区,在焦化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化肥厂、焦化厂厂区后,我们一行人徒步跨过原化肥厂铁路专用线,爬上一土坡后又下坡,一座被盗大墓的现场呈现在眼前: 整个被盗大墓四周地势凸起,杂草丛生,盗墓者的盗墓工具铁锹、撬棍、扁铲等散落在墓室内外。墓室的顶部早已被破坏,用于砌筑墓室的绳纹砖也散落在四周,在坐北朝南的一座墓室中间,一块墓碑躺在墓室内显得格外醒目,墓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墓碑上还雕刻着一名侍从牵着马,马上坐着一位男子的图案,两人身着胡服,线条流畅。 在主墓室旁边还分布着两到三座墓室,都已遭到严重破坏。 据太化集团焦化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工厂早已停产,目前正处于拆除的阶段,只留下了部分人员处理厂里的遗留问题,加上发现被盗大墓的现场处于厂里的一块荒地,因此很少有人到那里巡视,至于这个大墓什么时候被盗,他们也无从知晓,只是前一两天听工人说,发现一块墓碑,才引起了他们的重视,由于墓碑较重,因此他们只能将墓碑留在原处,等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到来。 墓葬将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后,太原市文物稽查大队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向太化集团焦化厂下达了告知书,要求该单位协助做好该墓葬的安保工作,今后在厂区范围内进行其他基建活动之前必须到文物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提前做好考古勘探工作。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现场遗留的墓碑和部分完整的绳纹砖进行了异地保护,该所所长周富年表示,近期他们将对此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常一民介绍,根据目前墓葬出土的墓碑显示,此墓葬为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所立,距今1455年,属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一位中级将领的墓葬。令他们不解的是,北齐时期的墓葬一般都是单墓葬,而此次发现的被盗北齐墓旁,出现两到三座墓室的情况十分罕见,这几座墓室是属于同一墓葬,还是不同时期的墓葬,还有待考古人员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后才能作出结论。 地下埋藏区亟待立法保护 然而,令考古人不解的是,从现场土层上的抓痕看,这里曾经进行过大面积的取土工程,这个原来埋葬在地下4米左右的墓葬,瞬间变成了盗墓贼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地下埋藏物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进行立法保护。 据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太原西山一带(从下元到晋祠)埋藏着历朝历代的各类墓葬不计其数,尤以唐朝以前的墓葬居多。以此次被盗北齐墓周边为例,仅近30年来就有多次重大考古发现,1986年太原一电厂发掘的春秋大墓、2002年西汉大墓,等等。其中1986年太原一电厂扩建工地发掘的春秋大鼎更是太原建城史的重要物证。而近年来,为配合南环高速、太祁高速、西环高速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进行的勘探都取得了重大的考古发现。 而此次发现的北齐墓也是太化集团公司焦化厂继2002年向文物部门移交北齐时期的石人(本报也曾进行报道)后,再次向文物部门报告该厂厂区内的文物发现。
|